上交所副总经理董国群:推动投资者教育“进高校”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解决方案之一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祁豆豆)3月26日,2022上证杯高校ETF菁英选拔赛颁奖典礼暨大学生财富素养调查蓝皮书发布会在上海证券报社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董国群出席活动并致辞。董国群指出,推动投资者教育“进高校”,是面向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解决方案之一。国民教育和ETF知识普及相结合需要参与各方进一步凝聚共识、共同努力,为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添砖加瓦。
推动投资者教育“进高校”是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的必然要求
董国群认为,推动投资者教育“进高校”,是面向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解决方案之一。具体而言,一是适应了年轻人获取金融知识的现实需求。账户研究显示,2022年新入市投资者超过2000万户,在这些增量账户中,90后投资者占比在各年龄段中最高,达到35%左右。董国群表示,开展投资者教育“进高校”,为年轻人提供教育和服务,充分契合了他们成长成材、求知求富的现实需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二是适应了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在董国群看来,随着股票发行全面注册制的实施,证券公司需要逐步告别通道角色、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基金公司要强化买方约束、践行价值投资理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金融人才来支撑。今天在座的各位高校学子中,有不少是金融专业的同学,将来很可能成为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通过引入业界的金融教育题材,可以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提供更多实践性内容,更好地为行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董国群说。
三是适应了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文化建设需求。董国群注意到,近年来,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交易占比稳步上升,结构不断改善。“但也要看到,众多个人投资者存在多样化风险偏好,是我们市场活力的重要来源。”对此,董国群表示,既要立足我国国情,加快投资端的改革,以机构投资者为重点,培养“耐心”资本,也要高度重视个人投资者发展,不断输出成熟理性的投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学生有望成为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的实践者、示范者、引领者,有助于资本市场的投资文化建设和长期健康发展。
董国群直言,推动投资者教育“进高校”,充分适应了个人、行业、市场的多层级发展需求,是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沪市ETF市场创新发展有助于提高广大投资者获得感
董国群进一步指出,以沪市为代表的ETF市场创新发展,是面向未来、提高广大投资者获得感的解决方案之一。
2005年,上交所成功创新境内市场首只ETF产品——上证50ETF。多年来,以“一所联百业,一市跨全球”为目标,上交所基金市场已发展成为标的覆盖股票、债券、黄金、货币等资产类别,连接场内外市场,跨越境内外市场的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中心。截至2022年底,上交所共有ETF 产品469只,规模约1.25万亿元,全年成交额18.70万亿元,上交所ETF规模占境内基金市场近80%,ETF成交额和总市值分别位居亚洲第一、第二。
2022年,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大力推进权益类基金发展,支持成熟指数型产品做大做强,加快推动ETF产品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权益类基金占比”的工作部署。随着A股有效性不断增强、资产配置理念逐渐普及、长期资金不断增持ETF,沪市ETF市场将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期。
总体来看,沪市ETF投资者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22年底,个人投资者持有沪市ETF的市值总规模为4134.06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16.01%;个人投资者持有沪市ETF的市值占比为33.26%,较2021年上升近2个百分点。沪市账户研究显示,青年参与ETF投资的意愿较强。从持有数量来看,2022年持有或交易过沪市ETF份额的个人投资者中,出生年份在1980-2000年的投资者占比最高约46.64%,ETF投资者的普惠效应相对明显。但统计也显示,目前参与沪市ETF的投资者数量不到1000万户,这意味着超过90%的个人投资者没有ETF投资经历。董国群认为,很有必要以大力发展ETF为重点,为广大投资者提供相对低波动、稳定收益的产品,提高获得感,践行人民性。
董国群表示,本次赛事从国民教育“进高校”和普及推广ETF投资两个角度,面向未来做了很好的尝试。在高校国民教育中持续强化ETF知识普及,用形式多样、富有新意、针对性强的推广方式讲好沪市ETF市场故事,有助于引导投资者建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营造投融资端良性互动关系,不断改善市场生态。
“下一步,国民教育和ETF知识普及相结合需要参与各方进一步凝聚共识、共同努力,希望以这次赛事活动为契机,启发、引导市场各方面向未来、放眼长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添砖加瓦。”董国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