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未来量化之星!万亿资管邀请你来......

2023-03-02 16:25:4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寻找未来量化之星,培养行业量化明星。

  2月20日,“首届上海高校金融建模训练营”启动仪式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此次训练营由上海证券报和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太平资产”)联合主办,由东方证券和东吴证券协办。

  

  作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旗下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太平资产成立于2006年9月,是国内首批成立的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截至2022年12月末,太平资产管理资产规模逾12000亿元,投资业绩保持稳健。自诞生之日起,太平资产便将客户财富的稳健增长作为自身使命,矢志以专业精神和卓越能力为客户提供综合性资产管理服务,实现安全前提下的高效增长,致力于打造中国乃至全球资产管理领域中的杰出品牌。

  太平资产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总经理曹琦在致辞时表示,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发展,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投融资规模跃居世界前列,包括全面注册制在内的法规制度体系有序完善,已逐步建设成为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多层次市场,引入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显著提升。无论是以上海证券报为代表的专业财经媒体,还是太平资产等金融机构,还是各类企业经营主体,都是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受益者。

  曹琦表示,太平资产将与东方证券、东吴证券等合作伙伴一起,在上海证券报的大力支持下,启动“首届上海高校金融建模训练营”,推动量化投资走进在沪高校,传达投资理念、普及金融知识、发现优秀人才。“在双方紧密的沟通协作过程中,我们也越发深切地感受到双方有很多共通之处:我们都根植上海、面向全国,共同见证中国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我们都秉承‘对投资者负责’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持以‘以客户为中心’为己任。”

  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在致辞时表示,投资者教育是打造开放共赢、规范有序资本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上海证券报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开创性工作,专门成立了上证投资者教育中心与上证投资家互联网投教基地。“未来,我们与太平资产将以本次训练营合作为契机和起点,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享太平、共赢未来。”

  投资者教育是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在投资者教育领域,上海证券报有着辉煌的历史。20年前,上海证券报创办的股民学校,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2000多个股民学校授课点,为早期的市场培育贡献了“上证力量”,形成了最初的上证投教品牌。而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上海证券报又设立了上证投资者教育中心与上证投资家互联网投教基地,继续为投资者教育添砖加瓦。

  目前,上海证券报以高校投教为核心,打造了由上证杯高校ETF菁英选拔赛、百位专家投教行、大学生财富素养调查三大年度品牌活动构成的国民教育投教矩阵,走出了一条有上海证券报特色的投教之路。

  太平资产量化投资部总经理王振州介绍,金融市场投研方式的演进,自然推动金融机构在投研环节的调整和优化,量化技术也逐步成为投研领域新的活跃力量,人才需求也从“金融人才”需求向“金融+科技”人才需求转化。同时,一系列创新型金融产品、衍生品上市也对广大投资者金融和科技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这次举办的训练营活动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吸引和培养青年金融人才,二是开展投资者教育,三是传播金融知识。”

  据了解,太平资产量化投资团队成立于2012年,并于2017年成为太平资产的独立部门,是保险资管行业量化投资的先行者。作为首批获得股指期货运用能力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太平资产积极投身于保险资金参与期货衍生品交易的积极探索。目前,太平资产量化投资部门主要负责太平保险集团内部资金和外部第三方资金的量化投资及港股投资,核心策略涵盖多因子模型、机器学习模型等。

  为使此次训练营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上海证券报联合太平资产将共同举办首届上海高校金融建模训练营选拔赛。上海证券报上证投教中心主任、上证投资家主编张勇军介绍,选拔赛旨在加强高校学生群体对量化投资的了解和认知,激发大学生对金融工程和数据研究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以致用、发挥才智、投身实践。通过学习、主题研讨与答辩、暑期量化训练营等选拔竞赛的方式,帮助同学们提前实现金融、建模、编程三大能力的融合学习与实践,从而得以加速量化投资人才的培养过程。

  据悉,大赛由预热准备、讲座及学习、知识竞赛、专题研讨及答辩、暑期训练营、颁奖典礼6大环节组成。上海证券报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大赛提供整体策划、专家邀约、高校联络、赛事系统支持、巡回讲座落地、赛事宣推等服务。

  在训练营启动仪式上,太平资产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研究部助理总经理朱晓明做了主题为“制造强国:机遇与挑战”的演讲。他认为,2023年,市场投资策略需要保持积极态度,一方面今年企业整体盈利将得到确定性改善,另一方面市场整体估值已经连续两年收缩,具备逐渐回归均值的潜力。

  朱晓明表示,在制造强国、产业“四化”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引领下,以及国家战略主导的产业政策、新旧动能转换等客观要求,都将促进一批符合国家转型战略的企业高速成长。以新材料、大化工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以半导体、软件为代表的自主科技,以新能源、零部件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以及渐具全球竞争力的CXO、新药械等泛制造领域正成为十亿利润量级公司最多的发源地,这些方向有望诞生一大批千亿甚至万亿市值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