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基金王元春:以企业文化为锚 寻找简单的投资逻辑

2024-11-25 16:05:30 来源:上海证券报·上证投资家 作者:

  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在投资中,王元春更关注公司本身,坚持以自下而上的视角,挑选那些企业文化优秀、商业模式清晰的公司,并持续关注公司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他认为,这种“删繁就简”是应对复杂性的最佳方式,也符合他所遵循的“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投资理念

  ◎记者 聂林浩

  “本质上,投资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读书能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也更好地理解自己。无论是经典的投资理论还是企业家传记,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访谈一开始,易方达基金基金经理王元春便表露出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王元春的投资之路也发轫于书卷。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他因对投资有浓厚兴趣,便自学金融理论知识。王元春对投资的探索并不局限于书本,在踏入金融行业之前,他有过一段实业工作的经历,这段经历使他能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更深刻地理解投资。在他看来,投资的核心不仅是理解财务数据,还要透过表象洞察企业的内在逻辑与文化。

  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在投资中,王元春更关注公司本身,坚持以自下而上的视角,挑选那些企业文化优秀、商业模式清晰的公司,并持续关注公司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他认为,这种“删繁就简”是应对复杂性的最佳方式,也符合他所遵循的“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投资理念。

  从实业到投资:

  用企业视角理解复杂商业逻辑

  理工科背景的王元春,在攻读研究生时期便对投资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阅读各类投资分析书籍以及巴菲特等投资大师的著作,初步积累了一定的投资理论基础。这种兴趣为他后来的职业选择埋下了种子。

  完成学业后,王元春先在一家国际知名的零售巨头做了一年的管理培训生,之后便转行进入金融行业。一年的实业工作经历看似很短,却塑造了他的研究视角,也对他日后投资方法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这段实业工作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企业运营的复杂性。”王元春回忆道,这家国际零售公司拥有众多产品线,每条产品线都有独特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供应链管理。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学会了妥善处理每一件细微事务,培养了注重细节的做事风格。

  对企业运营复杂性的理解,直接影响了王元春后来的投资选择。他坦言,过往较少参与科技领域的一些主题投资。比如2015年前后的TMT板块,他发现这些领域的公司的变化需要经历一个错综复杂且长期的过程,而反映到股价上却是瞬息万变。因此,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王元春更倾向于选择那些通过深入研究能够理解其内在逻辑的企业。

  核心是关注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理解企业本质的重要切入点”。在王元春看来,企业文化不会像天气一样轻易改变,它是一种的长期存在,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和执行力。无论身处哪个行业,若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愿意做正确的事情,比如能够做到稳定分红,在面临战略选择时愿意牺牲短期利益而追求长期利益,这家公司大概率会成功。

  探寻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与差异化优势

  “企业文化是形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它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人们往往较难把握其精髓。因此,我们需要构建具体细致的选择标准,关注公司经营的本质,寻找公司所具备的差异化和护城河。”王元春说。

  “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有些人总是令人过目难忘;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公司,总有一些公司令人印象深刻。究其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这些人和公司具有差异化。”王元春表示,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公司在残酷的竞争中往往能更胜一筹,生存下来。

  具体而言,王元春将差异化分为四类。首先是品牌差异化,品牌壁垒是一家企业维持长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次是产品或者服务差异化,一些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形成竞争优势。再其次是资源差异化,部分企业在地理位置或者牌照方面天生具有稀缺性。最后是成本差异化,如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比较容易陷入成本竞争的困境,那些具备成本差异化优势的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胜出,不过成本差异化优势难以长期维持。

  王元春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寻找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公司。第一步,运用财务数据进行筛选。通常而言,差异化优势较大的公司会表现出较高的毛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较低的负债率,且多为轻资产模式。第二步,分析公司的经营本质和商业模式,比如面向个人的业务模式更容易形成差异化优势,因为企业面向个人端更容易形成品牌迭代效应,而面向企业的业务模式,其形成品牌效应的过程比较漫长,也更为稀缺。

  捕捉未来机遇:

  关注内需、“出海”与AI三个方向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王元春较为看好内需消费、制造业“出海”及人工智能三大领域的发展前景。

  “内需消费是一个相对较好的方向。”王元春直言,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内需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当前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刺激内需,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长期来看,内需战略将给国内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尤其是一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消费品公司,比如家电、白酒等行业,有望释放更大的潜力。

  除了内需消费,王元春对制造业“出海”也持乐观态度。他认为,随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的竞争力日益增强,许多国内企业已将目光转向东南亚、中东和南美等新兴市场。“例如,目前空调在非洲和东南亚的普及率仍然较低,随着这些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这些生活改善型消费品的需求将逐步释放。”他说,“只要基础设施和电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这些地区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增长点。”

  王元春同时提到,中国在基建方面的强大实力为工程机械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以沙特为例,其‘2030愿景’计划与中国的大基建模式有相似之处。这不仅是一次机会,更是中国企业向外输出经验和能力的重要窗口。”

  对于未来科技的发展,王元春重点提到了AI领域。他认为,AI技术在美国展现出较大的成本优势,中国的AI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前景广阔。“目前,中国的AI应用还未完全普及,但未来几年,云计算等领域的公司将大量涌现,并可能成长为未来30年的巨头。”他特别看好AI在企业服务(SaaS)领域的应用潜力,认为其将为各行各业提供全新的效率提升解决方案。

  王元春将AI的发展类比于过去移动互联网时代。“回头看,微信等移动互联网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AI将以类似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王元春说。(本栏目由易方达基金特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