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腾挪中创造出破局的力量——读《变量:大国的腾挪》

2022-02-28 10:06:12 来源:上海证券报·上证投资家 作者:

 

  《变量:大国的腾挪》
  何 帆 著
  新星出版社
  2022年1月出版

  最近两年,全球政治、经济和公共卫生领域同时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形势严峻复杂的变化。这让身处巨变漩涡中的人们有些惶恐不安:该怎样正确研判当前的巨变?又该如何有效应对巨变的挑战?最近,著名经济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帆所著的《变量:大国的腾挪》,为人们寻求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提供了很好的解题思路。

  找对起关键作用的变量

  何帆立志要从2019年起到2049年,每年根据自己的实地调研心得写一本名为变量的书,以此记录中国在这30年的变化。他最新所著的《变量:大国的腾挪》是其变量系列丛书的第四本书(下称:《变量4》)。该书继续沿用之前变量系列著作所采取的调研方法:在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不过要想“在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是件难度较大的事。因为经济学家最为公众诟病的就是,总能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事件做“马后炮”式的完美解释,却常常难以在事前准确预测社会、经济的前景。而要准确预测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景,是要具备一些条件的,除了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至少还要能够从国情、民意、政策等方面精准抓住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关键因素,即变量。

  在本书中,何帆很少提及新冠肺炎疫情,没有将这个目前依然影响全球经济的热点因素作为影响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关键变量。从表面上看,这颇令人费解,但实则有其道理。因为虽然疫情是对社会、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因素,我们的确要认真对待它,但是疫情却不一定是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关键变量。从长远看,如果世界各地齐心协力、应对得当,疫情终将被控制或终结,其影响力将是暂时的。这就如同2003年的“非典”,虽然一时肆虐全球,但还是被人类科学防控,携手消灭了。另外,虽然疫情严重影响、阻碍了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但它受社会、经济的影响、制约更大。因为只要社会进步、经济强大,疫情就会在人类有力的防治、围剿中式微甚至被消灭。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何帆将疫情默认为重要但非决定性的变量。同时,在《变量4》中,一些寻常但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产生长期影响力的决定性变量,却被何帆视作“寻找小趋势”的关键因素、“慢变量”。这样的变量,包括乡村振兴、自动驾驶、社会老龄化等。何帆根据这些具有关键影响力的“慢变量”,来观察社会和经济并寻找它们的“小趋势”。由此可见,《变量4》展现了何帆宏观、长远、积极、动态发展的战略思维和视野,以及善于抓住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在“腾挪”间求发展

  《变量4》中锁定的那些具有关键影响力的“慢变量”,对应着诸多常规思维、方法难以解决的经济决策、企业管理和人生规划等问题。对此,何帆突破传统思维、方法的束缚,提出用“腾挪”的思想来制定解决上述难题的方法。

  “腾挪”是何帆借用的一个围棋术语,是指如果在局部战斗中敌强我弱,就要避实击虚,舍小利、谋大势,以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具体来说,“腾挪”就是要在己方处于不利局面时,先找到一个破局点,把自己的优势集中上去,形成一种反制的力量,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耐心等待反转的机会。何帆将“腾挪”形象地概括为:用空间换时间;树挪死,人挪活。而《变量4》中的“腾挪”特指“大国腾挪”,是为大国和大国的企业、国民量身定制的战略工具。这是因为,“只有大国,才有腾挪的空间”,可以通过“腾挪”来以退为进或转换至自己擅长的“赛道”。

  “腾挪”的想法不复杂但做起来却不简单。何帆根据调研实例和精心构思,将“腾挪”拆解为三个招式:寻找破局点、我打我的、改变约束条件。这里,寻找破局点说的是,竞争总是多维度的,你可以把优势资源集中在一点,形成与对手平等对峙的局面;我打我的指的是,实力是可以再生的,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打法,培养自己的有生力量,而不是被动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改变约束条件讲的是,时间是有弹性的,你不可能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同时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你可以创造新条件,发现新机会,找到迂回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寻找破局点”为例,何帆将破局点称为“千斤顶”,其寓意是:破局点一定是你做得最得心应手的事情,能让你用相对较小的努力,释放出更大的优势和被长久压抑的潜力。另外,何帆还把破局点看成是对手的一个失衡点,即对手眼高手低或顾此失彼的地方。破局点就是对手的破绽,也是自己另辟蹊径、腾挪反超的机会。比如,若要有效地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就需要找到破局点。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和地区一般将老龄化看成社会的负担、负债,应对的思路通常就是鼓励生育增加新生儿,具体做法主要是延长生育假期、增加生育补助。但是,这样做的效果往往有限。对此,何帆认为,要从两方面看待老龄化,即老龄化既是社会的负债,也是社会的资产。要把负债变成资产就要运用腾挪策略,找到破局点,设计新规则,如制定新的退休制度等,迂回地解决看似无解的难题。

  何帆从资产端看到了老龄化中两个发展机遇:巨大的商业机会和人力资本。仅就人力资本而言,何帆认为老龄化带给社保体系和个人财务的冲击,意味着现行的固定时间强制退休的制度需要变通,因此未来一定会有更灵活、更有创造性的工作制度。这样做虽然会有很多老人依然选择休息,但也会有不少老人因生计,或者为了不脱离社会、发挥余热等目的选择就业。何帆预计,如果有更多的老人选择工作,全球就业市场就会突然增加数千万甚至数亿经验丰富、身体也还健壮的老年劳动力,社会也将因此多了一批宝贵的人力资本。而且未来的创业模式也会发生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就连40多岁甚至30多岁的创业者也会遭到硅谷风险资本的年龄歧视。但是,这是违背商业经验的。因为在商界,老年人的优势恰好就是经验和人脉,这比金钱更重要。何帆认为,银发创业将成为未来的一个新趋势。

  走基层,求真务实做学问

  本书的突出特点是求真务实。2021年何帆的调研跨越了吉林、内蒙古、河北、江苏、广东、贵州等省和自治区。作者深入基层,采访广大普通民众,了解他们真实的工作、生活际遇和内心期望,并据此思考、判断,在《变量4》中提出了很多具有“腾挪”理念的思想。比如,有不少学者认为乡村振兴的最好办法就是吸引年轻人回乡务农。但是,何帆在农村采访时发现,这并非是唯一可行的想法。因为早期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他们的后代对农村已不熟悉,即使回到家乡也不会种地,可是我们又不能任由农村发展滞后,因为“故乡,依然是远走他乡的中国人寄寓人生意义的社会空间”。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既决定于城市的发展,也取决于“乡土社会的根基”。乡村振兴出路何在?何帆住在松阳山上的民宿时,与厨房干活的阿姨聊天,得知这间民宿就是她家的房子。阿姨把房子出租给别人办了民宿后,能收些租金,同时她又在民宿打工,再挣一份工资。此外,阿姨在山上还有自家的茶园,还可得到一份收入。有了这些收入,阿姨不仅在农村的日子过得很惬意,而且攒够钱后,还在镇上买了套房子,而从镇上的家到山上的民宿也就十来分钟电动车程。通过这次聊天,何帆获得了启发,他看到了“新的腾挪”,即在城乡之间出现了双向交流。过去,城市吸走了很多农村的资源,可在“新的腾挪”下,除了一些本地的青年回乡创业,还有很多外来的人才和资本流动到乡村。他们通过租种土地、办民宿、搞电商直播甚至开办养老产业等,使农村又重新生机勃勃起来。

  在作者的治学理念里,只有理解了真实、基层的中国,才能找到服务好亿万群众的商业模式、把握深沉厚重的民情民意、找到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治理之道。要理解真实、基层的中国就不能局限于课本、论文、新闻报道和统计数据,而要走进现场、融入情景、感知关系。可以说,正是何帆走入基层调研,了解了真实、基层的中国,才进一步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和思维并萌生出另辟蹊径、避虚击实的“腾挪”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