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如何转向超级制造?——读《超级制造:后精益生产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模式》

2022-07-11 10:16:5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郑渝川

 

  《超级制造:后精益生产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模式》
  (法)迈克尔·瓦伦丁 著
  陈明浩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年6月出版

  工业企业如何转向超级制造?

  ——读《超级制造:后精益生产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精益生产思想在欧洲、美国、日本等不同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持续影响,有效改进和提升了制造业效率,集中力量实现关键目标,为客户带来更多价值。

  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不再仅仅是概念。数字技术被广泛地引入工业过程,带来了相当深刻的变化:首先,工业平台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借助数字技术,人们可以与他人一起实时工作;网络平台对人、原材料、生产技术进行灵活的匹配,还可以选择将部分流程、项目予以外包。其次,人才短板日益凸显。从目前来看,同时具备数字行业和制造业知识、技能背景的人员十分缺乏。最后,工业需要竭力减轻生产、运输、仓储等各环节的能源代价。这意味着供应链需要重新设计,企业须要在源头上考虑生态设计和循环经济。

  长期供职于汽车行业和咨询行业,致力于为企业解决行业升级问题的法国学者迈克尔·瓦伦丁在其所著的《超级制造:后精益生产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模式》一书中提出,工业要适应上述变化,须要在现有的精益生产基础上予以升级,建立起超级制造体系。

  超级制造的目标

  作者认为,超级制造的目标相较于精益制造明显提升,后者以保障安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交付期为目标,而前者则需要纳入同理心、指数级速度、节俭、灵活性、可追溯性。

  所谓同理心,指的是工业企业不应当视最终客户为唯一目标,而要特别关注企业员工,为现场工作人员创造最佳工作条件。而这本身有益于工业体系吸引年轻人才,能够让年轻人不再畏惧工业生产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可以拉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直接采集个性化数据,从而定制个性化的最佳体验。

  指数级速度,首先指的是数字技术背景下,企业获取新客户的成本远低于传统工业营销模式下的获客成本。这意味着企业要摒弃传统的逐步推广做法,一旦产品概念得到验证,就要大军突进,迅速抢占市场。

  可追溯性要求企业的供应链满足透明化要求。而灵活性指的是企业有能力生产品类很多、产量有限的产品,还能最大限度减少生产总时间,减少客户的等待周期;节俭指的是可持续生产,让环境保护行为贯穿整个生产链。

  超级制造脱胎于精益生产。丰田、京瓷以及中国的华为等公司很好地体现了精益生产的核心,即持续改善。超级制造体系则更进一步,提出要在持续改进中,进行持续开发,坚持以“使用体验”为中心,升级减少浪费的思维方式,组建现场运营与数字化相结合的跨专业混搭团队,能够高速地完成用户画像、产品试验方案及其试错。

  作者指出,要满足上述要求,超级制造体系中的企业管理者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精力放在筹资、发行股票等财务运作之上,而应当亲力亲为,努力管理好、协调好多学科背景团队,推动高频率、快节奏的学习和试错,加强与客户交流并提高其产品体验,还要着力削减浪费和过度消耗。

  超级制造的支柱

  怎样实现超级制造?作者表示,实现超级制造需要构建两大支柱。其一是驱动流,由开放性、模块化、连接性、实时性、配置流和用户组成。

  其中,开放性是指企业要在新产品开发中转变自行筹资、组建团队的开发模式,采取敏捷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允许迭代,以解决问题、满足既定需求和具备销售潜力和赢利能力为目标,并且为更快交付产品,可以吸引企业内外的团队、创意、模型,筹资也可以直接面向市场。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就是通过颠覆传统,将敏捷开发模式应用到了极致,从而得以迅速地开发和迭代互联网汽车,并且其产品还能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得以改进。

  作者在书中还专门提到了中国深圳的手机制造厂商。他认为,这些厂商正是通过松散但灵活、敏捷的协作,得以能够快速完成市场订单。在这一过程中,手机品牌商、制造商、协作单位以及相关的投资机构都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不断迭代。

  模块化的核心是产品设计简化和去复杂化,并实现制造流程最大限度的互联。在汽车行业,模块化生产已得到比较普遍的实现。这看似简单直白,却体现出行业的一个突出变化,即企业和设计人员的思维方式相较于过去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企业将自身的流程设计为能够与同行、其他行业企业快速接驳的通用接口型,能够快速承接各式各样的订单,甚至在同一流程中能够有条不紊地、快速地承接本企业订单以及同行企业订单。

  连接性是指生产各阶段信息有效传达,并且通过接入数字智能技术提高预测水平,使得流程在运转中能够具有最大限度的信息可追溯性。在此基础上,高水平的实时性管理成为可能,浪费、消耗被有效降低到最低水平。

  超级制造的另一支柱是质量一体化。企业依托数字连续性、自动化质控、异常预测,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这其中,数字连续性不仅可以满足流程的连续稳定运行,而且可以满足道德生产的要求。自动化质控是通过工业视觉和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产品功能缺陷和外观缺陷检测自动化成为可能。异常检测是通过算法改善工业检测的效率,让实时监测变得高效而稳定。

  作者认为,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工厂能够借助数字计划与设计单位、销售部门快速建立连接,以最高效率解决产品设计缺陷和售后服务。作者就此专门提到了我国的海尔等企业的经验,指出通过数字技术可以让问题解决、效能提升。

  此外,作者表示,要实现向超级制造的转型,企业应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技术次之。这并不是说技术不重要,而是旨在厘清新技术应用中的一个常见思维误区,那就是因为技术应用能力和潜力而轻视人的作用、存在和感受。企业只有重视员工,改善劳动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业体系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的问题,而且为企业具备用户思维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