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人马”逐鹿公募基金市场 新入局者胜算几何

2023-07-13 08:29: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陆海晴

  新生力量正不断入局公募基金行业。近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关于李道滨等的《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审批》”的信息。除了自然人以外,今年以来,券商、外资机构等对公募牌照也跃跃欲试。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公募基金行业仍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当前行业“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新入局者能否突围,仍待时间考验。

  个人系基金公司有望扩容

  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7月10日,“关于李道滨等的《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审批》”材料已被接收。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该人士正是中银基金前总经理李道滨。公开信息显示,2000年李道滨加入公募基金行业,历任嘉实基金市场部副总监、总监、总经理助理和公司副总经理,此后加入中银基金担任总经理一职。

  这意味着个人系公募有望再度扩容。2014年6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大力推进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进一步优化基金管理公司股权结构和组织形式,支持专业人士持股。2015年,第一家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泓德基金获批成立。Choice数据显示,当前个人系基金公司数量超过20家。

  不过,个人系基金公司的发展分化较为显著,较为依赖创始人的知名度。例如,陈光明创立的睿远基金颇具号召力,此前多只新基金发行都十分火热。王国斌创立的泉果基金同样备受市场关注,旗下首只公募基金产品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首募规模超过百亿元。与此同时,部分个人系基金公司却迟迟发展不起来,在管公募基金产品规模低于50亿元。

  从最新情况来看,个人系基金公司的发展进入审慎阶段。2022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审慎有序核准自然人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严防行业无序竞争。

  多方争抢公募牌照

  除了自然人以外,多路机构也拟进军公募基金行业。一方面,券商持续加码公募基金业务,例如,今年以来光证资管、招商资管、广发资管、兴证资管等相继向中国证监会递交《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审批》材料。

  另一方面,外资机构对中国公募基金市场也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今年3月,安联集团旗下安联投资递交了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的审批申请。近年来,海外资管巨头正加速布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贝莱德基金、路博迈基金、富达基金、施罗德基金、联博基金等已被核准设立。

  除了新设基金公司以外,股权受让也成为外资加码布局的重要方式。具体而言,宏利基金、摩根基金和摩根士丹利基金均由中外合资公募转为外商独资公募。

  此外,近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山西省)公告显示,6月29日起,山西信托拟转让其持有的汇丰晋信基金31%股权,挂牌价格为10亿元,挂牌40个工作日。公开信息显示,除转让方(山西信托)外的公司现有股东(即汇丰环球投资管理(英国)有限公司)享有优先购买权,且未放弃行使优先购买权。业内人士透露,此次山西信托挂牌转让股权,如果汇丰环球投资管理(英国)有限公司行使优先购买权,或将再诞生一家外资控股的基金公司。

  富达基金总经理黄小薏表示,大多数海外机构参与中国公募基金市场,获得财务回报只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看好这一蓬勃发展的市场。

  资管行业“马太效应”突出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伴随着越来越多机构入局,公募基金行业的蛋糕将越做越大。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摆在新入局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是,当前公募行业呈现“强者恒强”局面,新入局者能否实现突围,最终分得一杯羹?

  从全球资管发展趋势来看,普华永道对500家资产管理公司和机构投资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到2027年,16%的现有资产和财富管理公司将倒闭或被更大的集团收购。

  当前国内公募行业“马太效应”也已较为显著。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前二十大基金管理人在管基金规模约为16.93万亿元,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比例约为64%。其中,多家头部基金管理人在管基金规模超过万亿元,然而尾部20多家基金管理人在管基金规模甚至不足50亿元。

  平安基金董事长罗春风认为,基金公司最重要的是投资管理能力,其次是渠道销售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运营风控能力。“我们把这四大能力定义为‘长期正确的事情’,虽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我们一直在坚持。”罗春风说。